科技快讯 | ||||||||
| ||||||||
?????????????????????????? 莱芜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 ?????2018年5月14日 淮北市“四动并进”加速工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淮北市聚焦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制造强市建设。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一是创新驱动。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互联网+制造”、精品制造、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强化对“两级两库”企业高企培育的重点培育和跟踪指导服务,全市43家企业入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2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3位。 二是靶向推动。突出发展“三基一技”产业,加快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抢占产业制高点。1-3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1%,占规模工业产值的17.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三是项目拉动。组织实施产业升级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13个,全力“抓在建、促投产,增后劲、育动能”,目前,新开工49个、已竣工12个。1-3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7.3%、技改投资增长29.4%,增速均居全省第6位。 四是龙头带动。坚持“抓大扶小育特色”,强化实体经济主体支撑。发挥市促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非煤领域50家龙头企业培育对象做强做大,带动成长型小微企业做精做优,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制造、龙头+配套、存量+增量、集约+循环”等发展路径加快转型升级。1-3月份,全市大中型企业累计增加值增速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增加值增速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5.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 ? 让科技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淄博市首批“阳光科技”监督员“上岗” “实施‘阳光科技’监督员制度是贯彻国家阳光行政的一项举措,能够让科技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是淄博市行政管理的一大进步。”5月4日,淄博市科技局组织召开“阳光科技”监督员聘任暨“阳光科技”工作座谈会,会上,首批监督员之一、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徐东对该制度如此评价。 淄博市科技局局长于秀栋出席并主持座谈会,淄博市政府督查室主任范桂君、首批24名“阳光科技”监督员参加座谈会并发言交流。 根据淄博市《关于建立“阳光科技”监督员制度的实施办法》,“阳光”科技监督员是指具有一定代表性、市科技局聘请的专门对科技工作进行监督的人员。一般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部门、财政审计部门、会计师、律师、企业家、科研人员等社会各界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中聘任。首批聘请王鲁民等24人担任“阳光科技”监督员,任期三年。会上,于秀栋对首批监督员名单予以公布并发放聘任证书。 座谈会上,淄博市科技局副局长臧金强作“2018年市科技发展计划、市创新发展重点项目计划、市校城融合发展计划组织实施情况说明”。副局长赵晓煜宣读《关于在全市科技系统深入开展“阳光科技”工作的实施意见》。副局长吴建虹宣读《关于建立“阳光科技”监督员制度的实施办法》。 座谈期间,各位监督员就“阳光科技”监督员制度及全市科技工作建言献策并表态。大家一致认为,实施“阳光科技”监督员制度既是提高全市科技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阳光制度的必要手段。各位监督员将认真履职尽责,为全市科技工作出谋划策,推动科技发挥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 于秀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阳光科技”旨在响应“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政务公开的要求,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进一步优化依法行政和营商环境,切实提高科技工作的公开透明度。 “下一步,每年至少定期召开两次项目论证及评审会,把对科技工作的监督,贯穿于科技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而促进科技项目及政策的公开、公正、公平,进一步点燃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科技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终达到实效化的目的,更好地引导大家参与科技创新与新旧动能转换。”于秀栋说。 ? 安庆市科技局三项措施助推企业“小升高” 为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带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近年来,安庆市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重点,改善和优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加快企业“小升高”步伐。 一是支持创业孵化。进一步加强众创空间、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各种形式的科技创业载体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培育面广量大的科技型创业企业,截止目前,列入省科技厅统计目录的省级以上孵化器8家,省备案众创空间5家,市备案众创空间4家。孵化器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200家。 二是推进梯队培育。按照“分类建档、因企施策、持续跟踪”的思路,力争实现工业企业“五个一”:建立(共建)一个研发平台、对接一所高校院所、签约一批专家(团队)、开发一批新产品、申报一批专利,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为梯队的创新型企业集群,200余家企业进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库。 三是开展政策服务。通过举办培训班、上门服务等形式,强化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研发经费等优惠政策和申报标准流程的宣传,着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产出,尽快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2018年共有60余家企业申报高企,中小微企业占到60%以上。 ? 银川市举办“菁银汇”活动 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圈 5月5日,来自宁夏大、中专院校的科技创新团队,以及社会各类科技创新团队、初创型小微企业的创业者们汇聚一堂,参加了银川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018年第一期“菁银汇”活动,近百位青年创客在此与创业导师、金融投资人、政府管理者面对面交流,充分展示各自的创新创意科研成果和项目。 据了解,“菁银会”由银川市科技局、银川人才工作服务局、银川市发改委联合主办,是银川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系列服务活动之一,是一项集创新指导、创新培训、创新辅导、创新路演、创业众包众筹、创新创业项目展示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活动。2018年“菁银会”将围绕创新、创业、创意、创造、创富等五个主题,通过大咖秀、微路演、直播等形式,开展6期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 在第一期活动中,主办方邀请了多位3D打印以及智能智造等领域的专家现场授课,为创业者们介绍了最前沿的行业技术以及相关的创新思路,并实地到银川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3D打印中心和仿真中心进行参观。活动结束后,各位创新创业者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多,不仅通过演讲培训、现场观摩、实操演示对智能制造和3D打印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活动搭建了一个技术、资源等交流对接平台,为青年创客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提供了帮助和支撑。 ? 石嘴山市出台 《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攻坚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石嘴山市出台了《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 方案中明确了以企业研发投入为主体,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提出了五项重点措施:一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队培育机制,筛选有潜力企业培育对象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辅导,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并给予50万元奖励。二是支持企业加快打造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并采取后补助等方式进行支持。着力推进石嘴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及碳基材料、氰胺产业技术研究所建设,以平台聚集创新资源。三是推荐研发经费支出和增速排名靠前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报区级重大及重点科技项目,自治区切块石嘴管理的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有研发投入的规模以上企业。四是对在市域内申请、授权且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利,从申请到授权两个阶段分别给予0.1-2万元奖励和资助。五是加快推进100个科技合作项目,鼓励企业加大企业投入,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对各技术转移中心与石嘴山市企业签订的技术合同,按照实际履行金额的10%给予补助,单个合同最高不超过20万元。 ? 桐乡传统制造业以创新探路改造提升 作为传统工业大市,桐乡目前的规上企业中,70%从事毛衫、皮草等传统特色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的70%来自于传统特色产业。其中,桐乡化纤还被列入我省传统制造业分行业省级试点。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不起、慢不得,已成企业共识。桐乡为此多点发力,出台了《桐乡市全面改造提升“五大”传统制造业行动方案(2018-2022年)》,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 长期以来,桐乡包括化纤在内的传统产业的增长,依靠的是劳动力、资本和资源等传统要素的投入。伴随旧动能的红利不断减弱,传统产业继续寻求转换新动能。一是产品的不断创新,如桐昆集团扁平丝的研发,将传统圆型纤维做成扁平状后,虽然每吨价格贵千元左右,但却大大缩减了客户后期效果处理的工序,降本效果明显。二是智能化不断凸显,如新凤鸣集团近年来在建设智能工厂、打造行业一流信息化标杆企业上不断发力,不断构建线上业务新模式,已实现设备、产品、员工,每个订单全部联网,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大大提升了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三是智造共享水平不断提升,如时尚针织和纤维智造研发中心,这个由桐乡本土企业发起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整合了多年积累的纱线供应商、产品设计研发、针织工艺创新、智造工厂生产四大资源,吸引了东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苏州工艺美院等院校的高端人才加盟,打造成了研发能力强,时尚程度高、市场反应快的共享研发平台,大幅提升针织产品的研发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一个个企业样本的种种变革和改造,显然不只在单个产业中生发出“化学效应”,而是已经在桐乡形成成片之势,绘出桐乡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一季度,在全市32个工业行业类别中,有23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14个行业超过规上工业平均增幅。这其中,化纤、纺织、建材、服装服饰实现产值分别为123.5亿元、60.9亿元、32.1亿元、16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3.3%、14.5%、21.1%、12%。尽管产业之间各不相同,但企业的破局路径和探索思路,已经转化成了向好的发展形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